实验室介绍

发布者:广西核物理与核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布时间:2021-05-07浏览次数:23

  深入探索原子核的基本结构性质在基础科学研究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2-2030年)》及国家的十三五规划中均明确提出: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高水平实验室,使我国核物理基础研究在原子核层次上的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现代核分析技术是在原子核理论和实验核物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其特点是利用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辐射效应、核谱学等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组成、表面状态和内部结构,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高分辨率以及非破坏性等许多非核方法不具备的优点,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促进基础研究,同时对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核分析技术已经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渗透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正因为现代核分析技术的独特优势,近几年已在国际上发展迅速,在核物理学、考古学、生命科学、宇宙化学等领域都开启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室建设项目将围绕“原子核理论研究及核技术应用”为核心内容,依托广西师范大学核物理学科雄厚的基础及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协同广西及国内相关核科学技术有一定优势的大学和科研单位、核技术应用企业,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相关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核物理与核技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多学科交叉应用的研究,取得创新性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利用现代核分析技术开展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生物、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使传统优势学科力量和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科技进步的能力,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为广西战略发展的产业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国家级区域培养应用物理、核科学与技术、以及多学科交叉应用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通过几年的建设,将实验室发展成为集原子核基础研究、核科学与技术、多学科交叉一体的高水平研究创新基地。同时,进一步探索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方式和途径,建立西南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论和实验物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现代核分析技术及其应用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35人,其中专职研究人员16人,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1人。师资队伍中,有教授14人,副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75%,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2人,具有博士以上学位占60%。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自治区高校优秀人才1人,校中青年拔尖人才3人,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引进了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博士后1名,分别引进留学美国、日本、德国博士后各1名。